科技能否帶來白云藍天 二氧化碳捕獲技術(shù)盤點
近年來,一些氣候科學家,特別是像美國航天局的詹姆斯·漢森說,這1百萬分之385太高了,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減緩二氧化碳增長的速度,而且還要盡快收拾我們已造成的這個殘局。這項工作就像是在每100萬根麥秸堆成的草堆中尋找385根無形、無色的針。我們找到并取走它們的機會能有多少?
許多科學家和工程師認為,這幾乎是零。他們說,要從空氣中消除二氧化碳*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這需要耗費太多的能源。但這并沒有阻擋少數(shù)研究人員嘗試的腳步。他們爭辯說,從空氣中捕獲二氧化碳不僅在理論上可行,很快還會成為一個對付變暖的實用武器??傊?,他們認為,不想法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是我們所不能承受的,這是人類至關(guān)重要的zui后一道防線。如果漢森是正確的,而且我們也無法再回到從前,再多的太陽能發(fā)電和再高的能源效率也救不了我們。我們需要將二氧化碳直接從大氣中清除,而且要快。
捕獲二氧化碳并不困難。事實上,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有可能將發(fā)電廠和工廠煙囪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進行壓縮,并深深地埋在地下。2005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研究小組(IPCC)的一個特別委員會得出結(jié)論,這一碳捕獲和儲存(CCS)戰(zhàn)略很可能將對應對氣候變化產(chǎn)生重要的作用。由各國政府和能源公司大力支持的整個CCS產(chǎn)業(yè),已經(jīng)像雨后春筍般地冒出來使之成為了現(xiàn)實。
但是,二氧化碳一旦泄露到露天,捕獲起來就要復雜一些。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大概是煙道中的百分之一,對此IPCC的結(jié)論是,就所耗費的能源而言,從空氣中直接捕獲二氧化碳是得不償失的。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克勞斯·拉克納卻提出了不同意見。他也是IPCC的成員之一,作為一名粒子物理學家,他多年來一直在致力于推動從空氣中捕獲二氧化碳的技術(shù)。他制定了從空氣中消除二氧化碳所需的zui低能源的理論值,并認為IPCC的數(shù)字是錯誤的。他說,從空氣中捕獲二氧化碳確實要比從煙道中需要更多的能源,但兩者的差異并不大。
這個計算結(jié)果使拉克納深信,空氣濾清器是一個較實用的建議,但他并沒能說服IPCC里的同行。為此,他意識到,他必須親手做一個出來。
拉克納也確實這樣做了。2008年年中,他和他的同事阿倫·萊特用塑料制成了一個從空氣中捕獲二氧化碳的濾清器,并獲得了。該設備每天能從穿過垂直塑料片間的空氣中搜集幾十公斤的二氧化碳。拉克納說,如果給他兩年時間,加上2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當然現(xiàn)在并不容易得到,他就能建造出一個模型,每天可消除1噸的二氧化碳,正好裝滿一個標準的集裝箱。拉克納認為,這樣的設備很快將會引起那些不得不購買二氧化碳排放配額公司的興趣,數(shù)以百萬計的這樣的設備zui終將會部署以從大氣中吸走二氧化碳,這有助于將我們從氣候變暖中拯救出來。
當然,拉克納并不是*從事捕碳技術(shù)的人。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以及瑞士聯(lián)邦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也都建造出了實驗室規(guī)模的捕碳裝置。